內容簡介
看到了就會想起
已經發生過了
我們認識嗎?
◇若你的內心是一暗室,舊時小巷便是照進室內的光,光無法言說,但透過散步,你得以將它多挽留一會兒在心中。
◇即使個人的旅程必定面臨終結,但更多的出發還在繼續。中山北路勢必還要再長,長過了它自身所能慾望的樣子,長過了記憶的邊界。
◇海洋電台播放的也許是夏天的消息。它是未來的記憶資料庫,存放發生在夏日的種種,關於戀情從地下到明朗化的溫濕度變化,關於改造世界的風向預測。
這或是一本「經過」之書。
徹徹底底,讓自己在這一年成為大街旁小巷裡借道穿行的路人甲乙,觀想當下景物,與幽微過往也與迷路的夢對話;尋訪台北人憶起與忘卻的微憂時間差戲劇殘景---淡然、寥靜、拙赧、輕澀,在日常角落和都市倒影玩著一個人坐擁一座光陰之城的遊戲。
漫遊者不寂寞。只需走出去,城市總是在那裡。
作者簡介
作者介紹
王文娟
台大戲劇研究所碩士。做過媒體企劃、動畫編劇、特約編輯。曾獲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劇本組首獎、台大文學獎小說組首獎、台北文學年金等。九歲自花蓮遷家至台北,定居、走路、書寫、作夢至今。
譯者介紹
各界推薦/推薦序
◎作家 朱天心、唐諾、楊照、楊澤、駱以軍、蘇偉貞---在路上 推薦
楊照推薦:
《微憂》所顯露的,是對於幽微感受的堅持,透過文字、透過鏡頭,更是透過文字和鏡頭的交互關係,有一個人不相信、不接受台北的日常平庸性,安靜卻有效地呈顯了她相信的台北細膩時空內涵。
楊澤推薦:
《微憂》充滿魔鬼般繁複的細節與意象,以既考古又考現的方式大規模記錄,永遠處於新舊輪替、生老病死過程中的都會日常生活,靈光閃耀,個人及集體記憶乃被慢火燉煮成一壺新式的牛奶咖啡,饒有街頭燒仙草的獨特舊風味。城市漫遊、城市寫作早是時髦顯學,《微憂》的規模和成績,證明它是晚來的正規部隊!
駱以軍推薦:
說是「微憂」,但這樣像「夢之忍術」穿行、借過那許多「已經發生過了」的他人之夢境,卻有著克利「老天使」沒有的,下一代「新天使」的,在哀愁之上,在昨日之前,在那些廢墟中發愣的老人,少年不知龍貓巴士已經過,在整座城市其實是一本夢的剪貼簿的,一種吹笛人的爵士樂。 (部份摘錄)
蘇偉貞推薦:
不是那些開創的行腳旅者或者方志,例如晚清陪交官丈夫出使異域「以國民自任」的單士釐,很責任感的寫下那個年代的《癸卯旅行記》。《微憂》可能是台北最後一位無目的閒晃現代女子的「退身到世界的外面回望著世界」之書,退到這樣的世界外面,以沉默的深焦長鏡頭捕捉單畫面:僻靜的東南山區、河堤、在另一邊有什麼靜佇著……於是城市喧囂紛紛安靜下來,《微憂》一針一針編織出純白埃及棉紋路,「這是引言嗎?」「當然。引言本身就是系統。」波赫士在〈一個厭倦的人的烏托邦〉的話,相對於主文,「在另一邊,有什麼靜佇著」,這是引言之書了,我藉以想像班雅明一生最想寫全部是引言的書是什麼樣子?